陶西平:中国高中教育改革还在路上
2016-03-21 09:15: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为促进中国高中教育的国际交流,提升中国与欧洲高中教育的合作水平,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与北京一零一中学共同承办的2016年中欧知名高中校长论坛

 

 
陶西平:中国高中教育改革还在路上

 

为促进中国高中教育的国际交流,提升中国与欧洲高中教育的合作水平,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与北京一零一中学共同承办的2016年中欧知名高中校长论坛及中国青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专场演出于2月15日至16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

作为此次中欧知名高中校长论坛中方代表团的团长,陶西平先生在闭幕式上说:“通过两天大家的讨论,高中教育的改革可以说:一改革已起步,二改革有进展,三改革有困惑,四改革在路上。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达终点,高中教育的改革还正在路上,通过中国和欧洲校长们如此高水平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在路上走得更快一些、走得更稳一些。可以使我们的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展得更好。”全文如下:

 

转播到腾讯微博
陶西平:中国高中教育改革还在路上

 

带着信心与思考前行

陶西平在2016年中欧知名高中校长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这次论坛通过一天半紧张的交流与研讨,有共识,有争议,确实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新的启示,新的借鉴。

对高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致的认同。

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必然;

二,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各学段教育之中,各学科教育之中,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之中;

三,高中教育的课程结构应当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基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

四,应当形成学校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五,应当坚持开放性,搭建广泛的学生創新发展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资源;

六,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育需要教育的创新;

七,需要加强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为学校自主发展提供宽松的体制保障。

对教育的信息化的研讨存在着争议,通过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其实近年来,这种争议一直存在,我想大概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我管它叫做批判主义。就是对教育信息化存在许多担心。比如,去年美国的艾默里大学的一位教授所写的一篇文章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愚蠢的一代》。他认为在美国,大概平均一个初中的学生一周至少要发2200多条短信。看起来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了,和别人的联系也更广泛了,这位教授认为信息传递的高速度并不意味着内容更加深刻,反而可能更加肤浅。交流更加广泛了,一个短信群发就可以几百人,但并不意味着有更多的意义。所以他说如果这样下去,那么美国的年轻的一代可能就会变为肤浅的没有深刻认识的愚蠢的一代。当然他的这篇文章引起了美国许多青年的反感。

第二种我把它叫做现实主义。那就是把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用我们最现实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比如说在中国是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高考(精品课)成绩到底有多大的好处。在欧洲互联网的应用究竟对PISA成绩的提高有多大的好处。这样的一种现实评价可能会得出两种结论:第一种,看到了应用互联网之后提高了考试的成绩,觉得互联网教育是很有意义的、很有作用的。另外一种,就像OECD的报告里面所提到的那样。觉得互联网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PISA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并没有正相关。甚至于该报告里面提到的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时间超过了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的一些国家,他们的PISA考试成绩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所以这种现实主义的评价就是看他有没有对我们现行的评价模式所产生的结果起作用。

第三种我把它叫做浪漫主义。就是引用乔布斯临终之前的三大预言之一,他说:互联网将来要控制教育。或者引用比尔盖茨的预言,认为21世纪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信息技术最终会改变学校的形态。期待着这样的一种前景尽快出现。

我想这样的一些认识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批判主义可以让我们防止偏差,现实主义可以让我们重视实效,浪漫主义让我们响往美好前景。我想,这三者结合起来会使我们对互联网和教育的关系认识得更全面。

在研讨中大家都提到了OECD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报告。这份报告我们也做过了研究。因为这份报告实际上是对2012年PISA考试之后又从参加PISA考试的国家中的部分国家里选取了一部分学生进行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根据这个测试的结果做了分析,提出了这个报告。这个报告确实是提到了在OECD国家里面看不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PISA的成绩到底有多大的帮助。但是我觉得这个报告也提出了另外三个很值得我们关注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这个报告提出了两个数字鸿沟的概念。数字鸿沟这个概念最初是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他认为数字时代的到来不一定能给人类真正带来幸福。因为掌握数字技术的那一部分国家、人群、民族、地区可能会更快的富裕起来,而不掌握的就可能会更加贫穷。因此中间会形成一道鸿沟,这道鸿沟是加大了贫富差距。而在OECD的这次报告里面提出了不仅会有这道鸿沟,还可能出现第二道鸿沟。那就是世界上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了,至少有手机了,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差距。从2012年PISA测试上也可以看出来,笔试的成绩跟应用计算机能力测试的成绩并不一定完全一样。比如我们中国上海在笔试上是排第一的,在计算机能力的测试上是排第七。虽然也都很好,但是也还反应出这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这份报告认为将来第二道数字鸿沟就是有一部分虽然掌握了数字技术但是能力却并不强,和这些掌握数字技术而且应用能力很强的一些群体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别,就是第二道鸿沟。我想这个观点是提示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要防止数字鸿沟的出现,或者防止自己的国家在数字鸿沟的贫穷的那一边。所以目前看,世界的各个国家在教育改革的方案中把教育信息化都非常强调,在一个月以前奥巴马签署的美国的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里面就大大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内容。

第二个观点:在OECD的报告里面强调了技术和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说:“先进的技术只能放大优质的教育,而不可能取代平庸的教育。”那就是说应用先进技术并不等于有了先进的教育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式,而且报告中还有一句话说如果用21世纪的技术装进去的是20世纪甚至以前的陈旧的内容,那只会稀释教学的效果。这就说明先进的技术必须和先进的教育内容和先进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产生作用。因此在中国曾经有一个讨论,到底是提“互联网+教育”还是提“教育+互联网”,其实不管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都不能理解为把现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放在互联网上。它不是一个物理的变化,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应该是化学变化,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技术、新的内容、新的方法的结合。

第三个观点:在这个报告里面强调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结合的关键。因为我们的教师是有一种习惯性的保护或者习惯性抵制的。容易对自己最熟悉、掌握得最好的、应用时间最长的方式或者是内容,有一种习惯性的保护。而对自己不太熟悉的、掌握得不好的的技术有一种习惯性的抵制。我到瑞士进行考察的时候曾经请教过他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的信息技术的投入是怎么分配的?结果他们给我画了一个圆,又在圆中画了一个直径,在直径分割的圆另一半又画了一个半径。他说信息技术的投入,四分之一应该用于硬件,四分之一应该用于软件开发,二分之一应该用于教师培训。而且他最后加了一句:如果你不用二分之一的经费用来培训教师,前面的钱等于白花。我想实践也是这样,我们往往在信息技术的硬件上投入了很多,教师们的信息素养,包括他对信息的认识,对信息教育的认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以及包括信息道德等等。这些信息素养如果不能提升的话,我们即使配备了很多硬件往往也是一种摆设。

所以我想 OECD报告里面的这样的几点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我们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部分。那么我们教育可能不要像某一位专家描绘的那样,一位专家曾经说如果把我们现在的一个人冷冻起来,一百年以后让他再复活,那个时候由于时代在前进,他对每一件东西功能都认不清,看见一个设施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他已经不能认识周围的整个环境了,但是当他走到一个地方的时候他说,只有这个地方我还认识,那就是学校。他的意思是最难改变的是学校。

我想如果我们时代在变而学校总是不变的话,恐怕我们难以推动未来社会的建设或者培养生活在未来社会的人。所以我感觉到了我们可以采取就像在“电”使用刚开始时的那样,“电”是有用的,但是有人提出来“电”会电死人的,电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们不重视人家提出来“电”是可以“电”死人的,“电”是不可能推广的。因为很多人被电死之后,大家都不敢再来接触电了。但是,如果我们因为电能够电死人就不用电,那么我们到现在晚上可能还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互联网的应用也可能是这样的。我们既要重视互联网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要坚定不移的来推进它,也就是说我们要处在积极探索中。

通过两天大家的讨论,我们的高中的教育的改革可以说:一改革已起步,二改革有进展,三改革有困惑,四改革在路上。

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达终点,高中的教育的改革还正在路上,通过中国和欧洲的校长的这样的高水平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在路上走得更快一些、走得更稳一些,可以使我们高中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展得更好。非常感谢欧洲各国的校长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丰富的经验和这么深刻的见解,我们从中受益很大。当然我们也感谢中国的校长能够在这里充分展示在教育上实践改革中所做的种种创新,所以我代表这次组织者向各位校长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祝贺这次论坛圆满成功,让我们带着信心,带着思考,继续前行。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陶西平 教育改革 中国

上一篇:“十三五”,中国要上的100个大项目
下一篇:铜仁一中化学组教研活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