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中故事:薪火相传 从文笔会到薰风文学社
2024-05-17 17:03: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1939年国立三中第三届文笔编委合影 1938年,山河破碎,家书万金,铜仁一中前身国立三中在抗战烽火中诞生。资料显示,国立三中成立伊始,校园内就有各类社团 时事研究会、歌咏队、戏剧社、文学组、京剧班
 1939年国立三中第三届文笔编委合影
      1938年,山河破碎,家书万金,铜仁一中前身国立三中在抗战烽火中诞生。资料显示,“国立三中成立伊始,校园内就有各类社团.....时事研究会、歌咏队、戏剧社、文学组、京剧班,自编自演各种节目,并利用假期组织宣传队深入周边各地演出,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滔天罪行,有力的激发了大家的抗日救国激情。”

        1938年,创校之初,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亡学子中的文学爱好者成立文学社团,借鉴时任校长周邦道先生订国立三中校训“仁实勇毅”时,取孟子“仁者爱人”和“铜仁”之“仁”作为校训首字,故以学校傅家山对面的“文笔峰”为社团取名“文笔会”。据《抗战老兵--铜中学子陆培祥》记载:“陆培祥在国立三中求学期间,思想进步,是校内进步文艺社团‘文笔会’主编,他经常在‘文笔会’主办的刊物上发表抗战文章,并且和其它同学一道,积极参加抗战义演,为抗战捐款”。百年办学,斗转星移,薪火相传,其间铜中各类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
        据铜中1987届校友王浩回忆:“1985年9月,时读高二(2)班的王浩、申勇军、曹勇,我们三位同学志趣相投、交谈甚欢,共同产生了发起成立文学社的心愿。我当时是校团委副书记,于是向校长吴光权老师、副校长张春妹老师、校团委书记张勇老师、语文张炳炎和肖黎明两位老师汇报,得到一致同意。我还向高三的严逢东、袁丽君两位师兄、师姐请求支持,向高一的赵昭阳、禹真两位师弟、师妹宣传动员,得到一致响应。吴光权校长特别批了200元作为文学社经费,并亲自将文学社刊物命名为《卢阳春》。张春妹副校长将文学社命名为‘新绿文学社’”。

        2003年,铜中薰风文学社成立。原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先生曾为该社题词“在接再历,一路远行”。
        据铜中2005届校友、著名网络小说作家、编剧、《花千骨》作者果果回忆:“届时,同学张能和学生会主席李重阳一起成立了薰风文学社,我加入帮忙,后成为张能之后第二任文学社社长,后来学弟饶俊也加入了文学社,成为第三任社长。当时的文学社虽只有寥寥十余人,但是充满了活力,大家也满怀梦想。张能还组织大家一起刊发杂志,名叫《起点》,拍摄DV短剧。”

        据铜中2007届校友、知名编剧、作家饶俊回忆:“进入铜中后,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我倍感欣喜。其中的薰风文学社,尤令我神往。当时纯粹出于对文学的热爱而加入文学社,虽只是个学生社团,却五脏俱全。在创始人情绪化狂人、第一任社长果果等学姐的努力下,文学社不仅有自己的活动室、指导教师,还有自己的社刊、社报。社刊还曾获得全国百佳中学生社团的称号。”
 
 


相关热词搜索:铜中故事 熏风文学社

上一篇:故事100:铜钟继响 福润天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