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学:抗战时期中国教育的传奇
2018-09-18 19:28:55   来源:互联网   评论:0 点击:

文丨姜 国 利说起抗战时期的国立大学,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相比之下,国立中学就鲜为人知了。但以下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两弹元勋邓稼先
文丨姜 国 利

 

说起抗战时期的国立大学,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相比之下,国立中学就鲜为人知了。但以下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两弹元勋邓稼先、诗人贺敬之、旅美作家聂华苓、台湾联合报社社长刘昌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他们当年都曾就读于国立中学。其中,朱镕基总理和夫人劳安(包括劳安的哥哥劳特夫)于1940年代初均在国立八中求学;邓稼先读的是国立九中;贺敬之读的是国立六中;聂华苓在国立十二中;刘昌平在国立八中读书;袁隆平读的是国立中央大学附属中学……
 
抗战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受到日本侵略者严重破坏,为维持各地中等教育,延续文化根基,50余所“国立中学”先后创办,以数序列的22所。从这些流亡学生中走出至少50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他们后来在各自领域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
 
国立中学始建于1938年,结束于1946年。八年抗战,八年办学,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所走道路是不平坦的。广大师生同舟共济,渡过时艰,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教育部给每个战区学生发放了毕业或转学证书和返乡路费,令各复员回籍继续学业,国立中学的番号也就消失。抗战期间兴办国立中学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空前的,形成了特殊的篇章。
 
1
国立第一中学
国立第一中学主要是河北省公立中等学校南迁组成的国立中学。这些学校有:河北育德中学、正定府中学堂、保定第二女子中学、泊镇师范、邢台师范、邢台女子师范、大名女师等。初集合河南许昌、郾城,1938年迁豫西南淅川县上集,更名国立第一中学。1944年再迁陕西城固。国立一中办学11年,共培养4000余学生。

 


 

(国立第一中学校友们)

 

2
 
国立第二中学
 
国立第二中学是“七七事变”后,南京、江苏地区的公私立中学撤退后组成的国立中学。初在湖北武汉设立登记处,收容流亡师生。1938初转至北碚和合川县,名国立四川临时中学。1939年更名国立第二中学,校长周厚枢。学校设高中部、女子部、师范部,高中部设合川,初中部设在北碚文星场,女子部设北碚关庙,师范部设北碚,学生2000余人。
 

3

国立第三中学

国立第三中学是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省的流亡学生组成的国立中学。1938年4月名国立贵州中学,校长周邦道,校址铜仁。学校设高中部、初中部、师范部及附小,师生近2000人。
 

(国立三中高中部主教学楼)

 


相关热词搜索:抗战时期 国立中学 国立三中 铜仁一中

上一篇:学校简介
下一篇: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建校80周年教育成果展示月活动公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