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都先飞了,聪明的鸟在干啥?
2016-07-15 15:06:42   来源:互联网   评论:0 点击:

马上家长们又要见到孩子的成绩通知单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心情,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那不如人意的成绩时,会不会脱口而出一句话,为什么人家可以考得那么好,而你就这么一点分数。相信这时候你那聪明的孩子肯

 

马上家长们又要见到孩子的成绩通知单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心情,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那不如人意的成绩时,会不会脱口而出一句话,为什么人家可以考得那么好,而你就这么一点分数。相信这时候你那聪明的孩子肯定会回答你,那怎么了,人家比我聪明,所以考得比我好,这有什么奇怪的吗!这个回答还真是特别有意思,一是直接回答了人家考得好的原因,是因为人家比我聪明;二是间接推卸了他考得差的责任,因为“我笨”不就是因为你笨吗?当然,有了笨的家长,原则上会生出笨的孩子,所以孩子笨,我们就不要去指责他们了,毕竟责任是我们的。但是,那些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就一定是聪明的孩子吗?是不是笨小孩,就一定不能取得好成绩呢?要是孩子的成绩,完全是由孩子的聪明与否决定的,那还需要教育干什么呢,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还能够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跑在前面”并不意味着“跑得就快”

当你在操场上跑步时,发现有一个人跑在你的前面。请问,这个人能够跑到你的前面,就一定是因为他跑得比你的快吗?我们也可以倒过来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跑得快的人,就一定会跑到你的前面呢?他跑到你的前面,有可能是因为他跑得快,但也可能是因为他跑得比你早。同时,你也不要忽略了跟在你后面跑的人,他们虽然现在还跑在你的后面,但并不是因为你跑得比他快,可能因为你跑得比他早。要是你再不去调整自己的跑步方法,再不去端正自己的跑步态度,估计过不了几时,他就跑到你的前面去了。当然,等到他真跑到你前面去了,你也可以自我安慰,他跑到我前面,是因为他跑得快嘛;而我跑得慢,主要是因为遗传基因不好呀?于是乎,把“跑在前面”与“跑得快”绑在一起,甚至把“跑得快”作为“跑在前面”的原因,那些关于跑步的方法,关于跑步的态度,等等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就都不重要了!
 

如果人家考试成绩比你好,就相当于人家跑在你前面了,当你认为人家考得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比你聪明时,这个时候你就接受了这样的事实,而且认为这个现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上,更有意义的是,那些考试成绩比你的人,当然有可能比你聪明,但更多时候,是因为这些人学在你的前面,当你第一遍学习时,他已经第二遍学习了;当你复习第一遍时,他可能已经复习了好几遍了。尽管我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智商高低之别的,但不管智商有多大的差别,也不大可能大过学了几遍和刚学第一遍之间的差别吧。特别是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就是我们讲的对新课的学习,不管你有多聪明,在第一遍学习时,都会有或大或小的陌生感,都需要你花时间来熟悉,然后才说得上是理解与应用。但对于那些先学了一遍,甚至几遍的同学来说,由于他们跑在你的前面,所以更容易理解老师的意图,更容易进入深度学习。

二、“一步领先”往往“步步领先”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中,聪明与不聪明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但在长时程的学习中,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聪明与不聪明是有影响的,但更大的影响是学生喜欢与不喜欢,而对喜欢与不喜欢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则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没有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形成并进一步夯实他的学习效能感(所以学习效能感,说得通俗点,就是他对自己学习的信心程度)。不管是聪明的孩子,还是不聪明的孩子,对他们来说,长期学习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只不过随着孩子聪明程度的不同,他们感受到的痛苦程度也不同,但痛苦总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多样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痛苦,但这并不能根除学习上的痛苦。既然学习上的痛苦是无法根除的,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用另外一个东西来弥补学习中的痛苦,那就是学习后的成就感,以及随之带来的学习效能感。

学习成就感和学习效能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看到自己学到的东西真的有用,二是感觉自己比别人学得更好。前者是来自于知识本身的实用性,说真话,这个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学的知识要在日常生活中显示有用性,还是很困难的。后者来自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学习能力的有效性。学习成绩的相对比较,在我看来,这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把自己和谁比较,要是你总是和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比较,那肯定不可能有学习效能感;如果你总是和比自己差的同学比较,虽然这个学习效能感不一定真实,但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要让孩子们在同辈群体中获得较强的学习效能感,就必须保证他们能够在同等条件下,走在同辈群体的前面一些。但真的要让小孩走在同辈群体的前面,或者前面一些,在一时半会儿,还是可以通过聪明才智来实现,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保证自己走得比别人快。但要让孩子们始终走在同辈群体的前面,那就需要改变原来的学习习惯,让自己在学习上比同辈群体先走,通过享受时间差带来的学习红利,让自己始终走在同辈群体的前列。

我们经常用笨鸟先飞的道理,来教育孩子们在学习上,那怕自己比别人愚笨一点,只要养成比别人先飞的习惯,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会掉队。笨鸟先飞,讲的道理,就是你跑得没有别人快,但你可以通过比别人先跑,从而让自己仍然在跑步中保持优势地位。但我始终认为,这种事情往往只能在理论上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概率极小。你可以想象,连笨鸟都知道要先飞的道理,难道那些聪明的鸟,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其实很多在学习上跑在前列的同学,他们既是聪明的同学,也是先飞的同学,只不过我们更容易看到他们聪明的一面,总是忽略他们先飞的一面,所以最后得出结论,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学习上跑在前列,只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聪明。正如当我们看到达官贵人的小孩取得成功时,总是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家庭背景,而不大愿意承认他们往往比别人更加的努力。

三、提前学习应该是一种学习习惯

让孩子先飞,这不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思吗,其实中国家长并不缺这种思想,甚至可以说,这种思想已经泛滥成灾。你去看看幼儿园的小朋友,谁不是在先飞呀,不仅大量的幼儿园提前教小学的内容,而且家长们还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加课,一方面想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在进入小学时能够走在别人的前列。可事实上,这样大幅度的提前学习,虽然会看到孩子们学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但却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了敌意,这种感觉往往比厌学还要可怕。那怕这种状态到了小学,家长们还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提前学习。可是,这种通过各种各样培训班提前学习获得的学习红利,往往在小学三四年级就失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进入小学三四年级后,学校的学习任务明显加大,这个时候如果让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再开辟个第二学习战场,相信没有几个孩子的实力强大到同时应对两场战争的程度。另一并不为孩子开辟第二战场,但在课外请老师延续学校教育,帮助孩子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这种情况也是很难有成效的,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和在学校里都不好好学习,也就是说,他们在他们应该学习的时候都不好好学习,谁能够保证他们在原本不应该学习的时间里,还会好好学习。

那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才既可以走得比别人早,但又不要至于让孩子对学习早早就产生敌意?这并不是一个高深的问题,那就意味孩子们需要提前学习,但一定要让提前学习保持适度,不能让孩子们过早承受过重或者过难的学习任务。保持适度的提前学习,才可能让孩子们学得更主动,还可以让孩子们学得更有信心。适度的提前学习,包括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预习,也包括寒暑假里孩子们提前学习教材内容等。当孩子们适度提前学习了这些内容,他们就会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一些自己都无法解答的问题;到了第二天的课上,他并不一定整堂课都认真听,但当老师讲到他们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时,他们就会非常认真的听课,这个时候的课堂教学,尽管教师在追求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但孩子们的学习却是富有针对性的。换句话说,只有带着困惑去上学,带着问题去上课时,这时候的学生才有学习主动性,因为他们知道,这节课的任务并不是要听多久的课,也不是教师在课上讲了什么,他们只知道这节课是否解决或者解释了,他们在提前学习时形成的问题与困惑。所以,提前学习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让他们什么事情都有备而来,保证每件事情都做得漂亮;但不能把提前学习作为一个运动,最后并没有培养出一个学科专家,但却培养出一个对学习抱有敌意的学生。

在今天的教育中,让我们觉得困惑的是,在幼儿园和小学往往是过度的提前学习;但到了初中或者高中以后,孩子们反尔不提前学习了,还不要说过度提前学习了。一旦孩子们的学习滞后于老师的教学,那么学习就会依附于教学,让学习失去主动性和针对性。最终的结果,是老师负重前行,但效果是事倍功半。寒假马上就要来到了,其实不论是寒假还是暑假,学校或者老师肯定会为孩子们布置大量的作业,而且绝大多数作业都是对上一个学期的复习与巩固。这种复习与巩固的作业的确有必要,但只能起到让学生不退步的作用;与之相应,如果我们不是让孩子在寒假或者暑假里,做这些执着于复习与巩固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把下个学期的教材先自己学一遍,那怕学生看得似懂非懂,但这样的作业会始终推着孩子的学习前进!我们都希望孩子们既会复习,还会预习,但在两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会更看重孩子们的预习,毕竟有了美好的明天,才换得回更多的时间回味过去的昨天。所以,当笨鸟都知道了要先飞,聪明的鸟早就飞走了。

(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先飞

上一篇:中国“状元”在美国读大学后,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下一篇: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关于评选第十三批特级教师的通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