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一中语文组于代泽斌创新团队研修工作坊
2018-11-12 19:57:12   来源:   评论:0 点击:

对“铜仁市2018年高三优质课比赛”的研讨、观摩活动简报
       据相关精神,铜仁市2018年高三优质课比赛语文学科在铜仁一中开始了, 作为此次活动语文学科的承办方——代泽斌创新团队在活动前一周便开始准备工作,整个团队分工明确、不留死角、备案充分,每一位成员都踏踏实实地做着幕后工作,都只有一个愿望:为所有老师、学生呈现一堂堂最完美的课。从11月5日到11月8日,整个活动持续了4天,一场场饕餮盛宴,大家非常享受、非常满足。
       此次活动,我校有2位教师参与了评比:黄丽娜,杨易;6位老师奉献了研讨课。他们都是代泽斌创新团队的成员,铜仁一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全程观摩学习。具体内容如下表:
11月6日上午第一节 李瑶(研讨课)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科举》
11月6日下午第三节 雷雨(研讨课) 《议论文如何公共说理》
11月6日晚上第一节 艾杨柳(研讨课) 《高三语文复习语言得体之分清谦敬》
11月7日上午第一节 刘亮亮(研讨课)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别诗鉴赏》
11月7日下午第一节 杨易(比赛课) 《长短句变换的实践运用》
11月7日下午第二节 黄丽娜(比赛课) 《文言文倒装句复习》
11月7日晚上第一节 韩继花(研讨课) 《诗歌鉴赏之炼字》
11月8日早上第一节 杜陈慧(研讨课) 《边塞诗的思想情感》
       首发——李瑶老师,顶住压力,从具体的题目入手,让学生初识科举相关内容,然后开展活动,让学生参加“考试”,模拟从乡试到会试,最后冲击到殿试的整个过程,最终以学生自主总结为结,落实并回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古代科举过程,让学生身体力行地体会知识,才能更好地记住知识,并将之活用。
       对于刚刚发生的重庆公交车事件,雷雨老师以作文课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现代青年应该如何思考。他以他独特的思维引领学生,打开他们的思维,老师不加任何限制,任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并充分表达,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学生们意犹未尽,听课老师也意犹未尽。
(左图为李瑶老师,右图为雷雨老师)
       艾杨柳老师的课由《礼记•曲礼》中的一句话,“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产生启发,“自卑”即把自己放得很低,“尊人”就是把对方放得很高,把所有美好的词都加在别人身上,这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礼”的规范而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艾杨柳老师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尽量把谦敬带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刘亮亮老师以他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入手,以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触动学生,让他们从诗歌本身去感知诗歌,老师再从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研讨、分析,并且不设障碍,让学生打开了说,最后再由老师引导回诗歌本身,真可谓一堂文化语文课,学生们都思考万分。
(左图为艾杨柳老师,右图为刘亮亮老师)
       低频题,相信这应该是众多老师在高三复习阶段最不愿碰触的板块,毕竟耗时而无功,但杨易老师却以他独特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低频题该如何去呈现。他从长短句变换的方法入手,以生活化的示例教授学生方法,过程中反复强调长短句的表达效果,最终把这效果运用到语言表达中去,以北京卷为例,其实不是不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黄丽娜老师选择了文言文的倒装现象这个比较难的方向给我们呈现,整堂课知识含量极大,主攻方向是宾语前置,黄老师从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各个角度入手,带领学生去感受宾语前置的味道,努力在45分钟内让学生穿越古今,去感知千年前古人的表达习惯,这堂课的最后,以现场诗歌补写为实践,让学生以宾语前置的形式去思考、去体味。
(左图为杨易老师,右图为黄丽娜老师)
       谈到“狂夫”,离不开一个人——杜甫,韩继花老师便从这个角度入手,抓住这首诗歌中的“狂”,谁狂?为什么狂?什么是狂?等多种角度的切入,带领学生去发现诗歌炼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欲望,再做练习《绝句二首》,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真可谓是一堂基础十分扎实的高三专题复习课。
       不要陷入定式思维!这是杜陈慧老师这堂课的中心突破点,她以边塞诗为承载,举例并让学生思考一首边塞诗歌的情感,但最终得到的答案却出乎意料,本以为是悲壮的,但结果确实乐观向上的。杜老师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深深地体会了诗歌创作背景的重要性,最后以09年的高考题作结,让学生在做中练。
(左图为韩继花老师,右图为杜陈慧老师)
       八堂课,八叶世界,八个未来。这八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呈现了高三这个寒窗苦读最后一战之处的陪伴,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有激动的时候、有沉思的时候、有欢笑的时候、更有一筹莫展的时候,但没有一刻一秒是无味的,这八位老师拼尽全身力量,使出浑身解数,各发招数,大家都如痴如醉。我们相信,这八节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方法,更是改变未来的路途,我们也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就学生们的未来。
 
 
供稿:杨易
图片来源:铜仁一中语文组
发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投稿信箱:gzstryz@qq.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校地理教师刘粤湘喜获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下一篇:高中物理学习的新思路(中国药科大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