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赴英国雷丁大学研修所感
2018-09-09 18:50: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沉浸在母语国家的环境中学习是最佳方式。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跨文化的体验更显重要,有机会亲身经历英国的本土生活,切身感受不同的思想文化冲击。2016年我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沉浸在母语国家的环境中学习是最佳方式。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跨文化的体验更显重要,有机会亲身经历英国的本土生活,切身感受不同的思想文化冲击。2016年我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计划,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面试,我有幸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办的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CSC41期)的一员,在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研修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我倍感珍惜此次机会。
教学研修篇

      此次研修的一大亮点是北京语言大学为期一个月的行前培训,实现英国雷丁大学培训的无缝对接。被我们称为“魔鬼训练营”: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每天八小时的学习,我们被要求高度集中积极投入。160个学时涵盖了情境听力、学术听力、英语视听说、语音、学术阅读、报刊选读、口语、文化讨论、教学讨论、教学策略和综合技能,全方位无死角训练我们海外生存和求学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行前培训补充和匡正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让我们提前了解了英国学习和生活的一些细节,让我们在雷丁大学没有后顾之忧,学得用心,住得安心。从各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如何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识服人;与来自全国各省的学友的相处中,我们学会了合作、包容和分享,力求做一个可为镜鉴的益友。
      雷丁大学为期三个月的研修课程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涵盖了7门课程:Professional development、Language development、Intercultural workshop、Tutorial、Culture experience、School placement、Lecture。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涵盖了教学理论与实践、语言发展、文化探索、个性化辅导等内容,既帮助我们梳理教学理论、反思教学实践,更让我们在体验与探索中理解语言与文化。可见,CSC项目培养的不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而是具有国际情怀与视野,具有高度的学科素养,善于实践、懂得反思、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新型教师。这些课程尽可能多地涵盖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我们回国后可能面临的困惑,如大班教学、多层次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课程包括四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文化体验、个性辅导。导师们采用的是Loop input 授课方式。每一次的培训内容都反射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当学生,参与课堂环节,完成课堂活动;我们还是一个观察者,观察导师们如何设计、组织、推进、评价课堂活动;我们更是一个反思者,不断反思自问“What activity did we do?”“What is the rationale for it?”“How can I adapt it and take it back to China?”。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再是埋头笔记的被动学习者,而是积极参与的学习者,在体验与反思、探讨与碰撞中重新构建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专业能力,我们收获满满:
      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现代学习的基础理论。它让我们明白学习是学习者带着先验知识、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个体差异,要创设互动性活动,要给学生搭建足够的支架。
      2. 二语习得论:让我们明白语言习得比学得更重要;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是可理解性输入;情感与情境影响语言学习。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
      3. 动机理论:让我们明白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内外动机及其相互重叠与转化,懂得了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创建英语学习氛围,要给他们榜样的鼓励,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实施过程评价。
      4.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让我们明白了教学目标的层级,让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具体、清晰、可评价。
      5. 跨文化观察与反思: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每周五下午的tutorial课上,Carrie总是让我们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对比中英文化,在组内班内分享个子不同视角中的英国文化及生活。在观察与反思的过程中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从而懂得,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挖掘理解英语语言所蕴含的西方文化,更要学会用英语介绍、宣传我们的文化,在文化理解、接纳与融合的过程中将我们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这些理论的系统梳理,让我们对英语教学有了更为宏观的、全面的认识,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因素理解更为深刻。在过去,我们设计教学活动靠经验,凭直觉。如今,我们学会全盘考虑、追问依据、科学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的目的性更强,教学将更加有效。
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教学内力的提升,让我们今后的教学、研究更加自信与从容。
◆文化探索体验篇

      时光荏苒,三个月的雷丁访学之路上,我怀揣虔诚之心,体验了一段妙不可言的文化探索之旅。这种在真实语言环境里对英语文化的亲历无疑将直接影响到我今后的英语教学。在这场文化探索中,我们CSC41期的35位英语老师也都一直且行且思考着,并快乐地分享着各自不同的经历。
      思考一:文化探索丰富了英语教师的学科素养与语言素养。
      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说:“在英国人的脑海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因此,在身处雷丁的日子里,通过网络、平面媒体、亲历以及与英国人的交流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乡村文化。有被誉为“小威尼斯”的水上波顿,著名的赛艇之乡亨利小镇、《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丁的故乡巴斯,莎翁故居斯特拉福德。尤其是我们生活了三个月的雷丁镇,它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去世后埋葬与此。而今让雷丁人最引以为豪的,还有两个凯特。一位是平民王妃凯特,另一位则是经典巨作《泰坦尼克号》中Rose的扮演者——凯特.莱温斯特。正是这些散落在各处的乡村小镇,无不体现着英伦本土文化的精髓。我们还去往苏格兰进行了短期的文化探索,漫步爱丁堡皇家大道,风笛声声声入耳;卡尔顿山俯瞰,厚重与繁华尽收眼底;荷里路德宫探索,兴盛与没落浮现眼前。当我们听到浓浓的苏格兰口音,不仅想起了高中英语教材中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我想下次再教那首诗歌时,我一定会渗透更多语言和文化背景。文化探索培养了我们作为语言教师的学科素养,同时在与英国人的交流中又提升了语言素养。《普通高中新课标》中对英语教学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培养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我们所获得的这些文化积累将更好地运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
      思考二:文化探索会影响我们英语教育教学的目的
      每个周末,我们行走在文化探索的道路上。惊叹于英国公民优秀的文化素质,因此我会更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服于英国对于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的完善体制,因此我会宣传呼吁公众树立保护历史文物的公共意识,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成为铸造一个民族进步和希望的神圣纪念碑;震撼于温暖细腻的英国慈善业,世界上每一寸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被关注,我会告诉学生和家人慈善无关贫富贵贱,它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感动于所碰到的一对对携手而行的英国老人,他(她)们诠释着爱情最美好和人生最饱满的样子,因此我会更加去珍惜年迈的父母。通过这些观察和调查,对于今后的英语教育和目的将更为明确,那就是并行培养学生的知识还有素养。
      思考三:文化探索会影响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对于英语使用国文化的内容并不丰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一个极大的欠缺,但三个月在英国的文化探索之行给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上做了许多必要准备。在课余时间里,我了解到英国的教堂与城堡就是其文化和历史最忠贞的传承者;走进白金汉宫,方知其威严与开放兼容,踏入温莎城堡,领会高贵与典雅并蓄。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展品让人心潮涌动,百味杂陈;雷丁博物馆的实物触摸,场景再现历史如此真实;走访慈善店,志愿者们的笑容如沐春风;参观青藤庄园,工人们对存在几百年的房顶进行的精心修缮让人动容......我们所亲历的这些丰富的文化经历都会成为日后英语教学中最生动的跨文化意识内容。
 
      三个月的文化熏陶使我们更加明确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经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会立足于中西文化的异同,解读文化背景知识消弭文化误读,找出能够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做到“教无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其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以形成更大的人生格局。
      我满怀憧憬而去,心怀感恩,带着反思归来。在三尺讲台,不忘初心,去渗透英国所见所学的点点滴滴。
 图1:杨红老师参加留学基金委组织的北京语言大学出国行前培训留影

图2:杨红老师参加课堂活动,全体师生校园内留影,在当地学校实习以及在Farewell Party上表演节目。

图3:杨红老师在英国文化探索之随影。
         
来源:杨红
发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发布时间:2018年9月9日

相关热词搜索:雷丁 所感 英国

上一篇:南卡罗来纳大学学习手册
下一篇:铜仁一中美加铜仁班主题班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