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文 共创理想课堂
2019-05-30 20:54: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记高一语文备课组“我对理想课堂的见解”研讨活动
      夏日清风,是诗意语文的风采;新荷展颜,是诗意语文的芬芳。无论激情澎湃,抑或娓娓道来,理想的语文课堂都从这里走向生机勃勃。
      2019年5月28日,高一语文备课组“我对理想课堂的见解”研讨活动在高一年级会议室举行。老师们各抒己见,不仅让本次活动精彩纷呈,更体现了语文人“以梦为马,不负语文;关注课堂,不负学生”的勇逐理想的品格。
图1:谢菁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语言美的、生活美的、生命美的。这离不开老师的备课工作,备好课是一节好课的开始。代泽斌老师备课《赤壁之战》而写满整本备课本,他指出“少教多学、厚积薄发”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更基于教师自身知识积淀深厚;徐银平老师遍读苏轼、辛弃疾词作,更为理想的语文课堂而“备一辈子课”等,正是阙万松老师“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条纯净的河流”的完美诠释。
图2:阙万松老师正在分享
图3:代泽斌老师正在分享
      备课文更要备学生,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不切合学生实际都是一场无用功,杨榕老师围绕“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学生心理,创设让学生为家乡写宣传语的教学环节,学生主体性得到激发,课堂氛围活跃而富有生活气息。
      语文课堂最重要的,莫过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理想的语文课必然是学生主动获取、主动发展、探求求新的过程。学生心中若无渴望,何谈感受语文魅力。因此,徐静、石莉艳、王娜、阙万松、徐银平、范溥佳、彭凤等老师结合自身特长以及学生特点展开教学,实现了有趣、有味、有生命的课堂。
      徐静老师鼓励学生大胆采用“意象+动词+繁华”的形式感受杭州的繁华,在分析与品味中感受语言文字之魅力;石莉艳老师则鼓励三个班学生分别以“诗情画意品江南、模拟话剧演江南、导游带你游江南”三种不同形式来诠释江南。看似简单的形式却源于对学生的信任与赏识,有了赏识就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石莉艳老师带领学生浅入深出,铺就了学生心中一段杭州锦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王娜老师以“情境式”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情感,将诗词讲得富有生活气息;阙万松老师则以“如何面对人生挫折”这一开放式话题引入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苏轼的解读,真正实现了“少教多学”;徐银平老师则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辛弃疾两首词,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受辛弃疾这一人生多磨多难却从未放弃抗金救国理想的爱国词人,更让学生在阅读中探讨他不同词作中对实现理想的那不同的无奈。范溥佳老师则大胆地用“折纸小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感受探索的魅力。彭凤老师则引导学生采用辩论的形式分析廉颇与蔺相如其人。
图4:徐静老师正在分享
       “鲜花无语,青春无语”,各具特色的教学形式却造就了语文课堂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理想的语文课堂,便是富有情景、充满诗意的生活,亦是生活走向诗意的捷径。
      理想的语文课堂,还是激荡着灵魂与精神的,它是生命之美。理想的语文课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让学生感受语文人应有的情怀、品味语文课的灵魂、传承从古至今所延续的英雄主义,让学生在日后人生中可以风雨无惧。
图5:老师们正仔细听其他老师分享 
      李建雄老师从单元教学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教材编写的原因,并激励学生去思考廉颇、蔺相如、苏武、张衡等人的情怀。理想的语文,是一种历史的情怀,理想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感怀悠悠历史带给我们的沧桑味道;让我们感受充斥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陈实老师则以苏轼、辛弃疾两位豪放派词人的“英雄”一词出发,带领学生思考“何为英雄”,以视频形式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中华民族并非只有史书上所写的英雄,英雄就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但当他们面对外来侵犯,必不怕牺牲也必要保国之决心;让学生真正明白:中华民族不好战,但中华民族绝不懦弱。语文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拥有这一种为祖国同胞竭尽全力、奋不顾身的英雄气魄、为天下苍生忧劳愁苦的情怀。
      杨昌富老师以“换位思考”的教学形式去谈《老人与海》文末老人的睡姿与耶稣的姿态,启发学生去思考生命,将语文课堂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引导学生去思考文学的终极意义——生命的意义。
图6:杨昌富老师在分享看法
      而谢菁老师既总结各位老师所言,又提出自己对理想课堂的见解——有灵魂的课堂。谢菁老师以“《廉蔺列传》之生死观、《苏武传》之节操观、《张衡传》之优秀青年观”三种观念为由,激发学生做一个优秀的“四有”青年,这亦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所在:有重心,有灵魂启迪。
      最后,王玫君老师结合自己对《窦娥冤》的设计,为本次研讨活动做总结。她说到“理想的语文课堂,一定是教学资源的完美调动,是教学活动的完美组织;它是有趣、有味、有用、有情怀、有灵魂的语文课堂”。王玫君老师以“对中国古代悲剧的审美”为题,布置学生演出窦娥冤,让学生既乐在其中亦感受悲剧之美;鼓励学生去讨论、分析窦娥的悲剧人生,让学生既享受学生主体的幸福感,亦提升自己的语言及思辨能力;让学生诵读、欣赏元曲,让学生既品味元曲语言之美,亦思考人性之美。
图7:王玫君老师在发言 
      如王玫君老师所言,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浑圆的整体,它像散文一样有情感变化的主线,像小说一样有人物命运的主线,我们带领学生在这条路上一路拾起语言的花朵,一起品尝情感和思想的果实,一路播撒文化的种子,而我们,将一直为这理想的课堂而不懈奋斗。




来源:语文组
图文:彭凤
发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语文 备课组 研讨

上一篇:历史课堂的创新与坚守
下一篇:枕上诗书好闲处 门前风景雨来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