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铜仁一中国旗下讲话0616:凝聚文明微光,共筑校园与城市的星辰大海
2025-06-16 09:35: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凝聚文明微光,共筑校园与城市的星辰大海 2025年6月16日早上7:30我校如期举行了本学期第18周的升旗仪式。本次升旗仪式的主题为:共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中文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凝聚文明微光,共筑校园与城市的星辰大海
        2025年6月16日早上7:30我校如期举行了本学期第18周的升旗仪式。本次升旗仪式的主题为:共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
加载中...

中文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凝聚文明微光,共筑校园与城市的星辰大海》。

一、校园:让文明成为呼吸的习惯

       文明不在云端,而在你我触手可及之处:
尊师重道,以礼为纲
       走廊相遇时一声“老师好”,下课时一句”老师辛苦了”,双手递接物品的弧度——皆是礼仪最美的注脚。
同窗共进,以善为舟
      不嘲笑同学的短处,不漠视他人的困境。弯腰拾起掉落的文具,侧身为奔跑的身影让路——细节处见君子之风。
守护净土,以责为炬
     让废纸精准归入分类箱,让课桌不留涂鸦伤痕;人走灯灭,节约用水——珍惜资源,便是敬畏未来。

二、城市:让校服成为流动的文明名片

       走出校门,我们就是文明的火种:
规则为尺,丈量修养
       斑马线前停驻的30秒,是对生命的敬畏;遵守交通规则,是对秩序的守护——遵守规则,是最高效的文明。
善意如泉,润泽街巷
       公交车上起身让座时衣角的褶皱,拾起路边烟头时弯曲的脊梁——微小的善举,足以击穿冷漠的坚冰。
少年担当,志在四方
       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服务,用微笑指引迷路的旅人——以青春之名,为城市刻下温暖的年轮。

三、文明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微光接力

当我们感叹环境喧嚣时,请先自问:
可曾在食堂用餐时,对阿姨道声“辛苦”?
可曾在球场起冲突时,先说一句“抱歉”?
可曾对陌生人的帮助,郑重回应“谢谢”?
真正的文明,是:
雨天共撑一把伞的温馨,
拾金不昧时手心的温度,
轻声细语中藏着的温柔。

同学们!

     今天,我们以礼仪滋养校园;明日,我们将以修养重塑城市!
请记住:
     你弯腰捡纸的瞬间,大地便少一道伤痕;
     你微笑问好的声音,城市便多一缕春风;
     你遵守规则的背影,时代便添一分底气!
     让我们的校服成为街道最闪耀的星光,让每一次举手投足都彰显文明的史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加载中...

加载中...                                         值周班级高二(2)班学生国旗下演讲

英文演讲稿:
        Building a Better World Starts with You
Good morning, everyone.
         Real change happens through small daily choices. When you pick up trash others ignore, when you say "thank you" to cafeteria workers, or help someone carrying heavy books - these moments define our character.
  In class:
        Listen carefully to teachers
Treat classroom materials gently
Keep shared spaces clean
Around town:
Follow traffic lights carefully
Leave parks cleaner than you found them
Offer help to those who need it
Every kind act matters. Your choice to do good today inspires others tomorrow.
Let's promise this:
       Speak kindly to everyone


加载中...
                                                值周领导党委办公室主任麻林国旗下讲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5年铜仁一中国旗下讲话0526:回首青春,诚信高考
下一篇:最后一页

  • 0

  • 0

  • 0

  • 0

  • 1

  • 1

  • 0

  • 0

分享到:           收藏